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以未来产业创造竞争新优势

时间:2023-03-28 10:54:08    来源 : 天眼新闻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结构,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这些重大成果产业化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又催生出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形成实体经济新的增长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提出“要在重点领域提前布局,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既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又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制高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未来产业的内涵与特征

关于未来产业的概念及其内涵、外延,学术界、产业界尚未作出统一界定。有观点认为,未来产业是重大科技创新产业化后形成的、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经济社会具有支撑带动和引领作用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其界定标准包括新技术、潜在需求、产业成长性、未来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引领力等方面。也有观点认为,未来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这种新兴产业由处于探索期的前沿技术所推动、以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升级的需求为目标、代表科技和产业长期发展方向,虽然尚处于孕育孵化阶段,但将在未来发展成熟和实现产业转化,并对国民经济起到重要支撑和巨大带动作用。总的来看,未来产业是重大前沿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产物,富有发展活力和市场潜力,是对生产生活影响巨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能够产生全局带动和引领作用的先导性产业,并且展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


(资料图)

一是以创新为根本动力和成长路径。相较于常规化研发投入,未来产业的创新活动更具原创性、前沿性、颠覆性、系统性、融合性,是由材料革命、基础设施更新、通用技术迭代和生产组织方式再造互促共融的跨学科、跨组织创新,能集中体现科技的群体性突破。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演进方向看,目前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通用技术尚处在变化之中,除了数字技术外,生命、能源、材料等多个维度都在酝酿接近于通用技术的关键技术。

二是以新型生产要素改变要素投入结构。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大规模投入和开发利用贯穿未来产业从研发到生产的全链条,正在改变产业发展的要素结构和定价机制。这些变化也对人力资源规模、质量及其与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的适配提出更高要求,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的收益分配格局。同时,未来产业低碳化、绿色化的发展导向也在引发能源、矿产等传统要素投入结构的调整。

三是带动性引领性突出,发展具有不确定性。新一轮科技革命是一场内涵丰富、多层次、群体性的系统性变革,未来产业对这场深刻变革的带动性引领性,不仅表现为明显的先发优势、强大的前后向带动效应和产业赋能能力、广阔的发展前景等经济层面的作用,还表现为相关产业及其核心技术在拓展人类认知边界、推动社会转型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未来产业的价值实现更趋多元化,其影响也更为复杂。此外,从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及前沿科技发展趋势出发,未来产业发展有可预期的一面,但技术先进与否并不是研判未来产业成功发展的唯一标准。未来难以被完全预知,未来产业发展也必然存在不确定性。

研判发展方向与格局

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已成为科技创新高度密集、大国竞相开展战略布局的重点领域。随着关键技术成熟度变化,未来产业也在不断细分演化。综合考虑技术属性、应用场景、市场分布及发展趋势,未来产业正在朝着多个发展方向演进。例如,数字经济及其细分产业和深化领域,新一代通信技术和下一代互联网,打通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技术、设备、产品及商业模式,智能制造与协同制造及设备,清洁高效可持续的下一代可再生能源,高端硬件和先进材料,生命科学与大健康等。总的来看,数字化和绿色化是未来产业发育成长的两条脉络。

目前,大国主导未来产业发展的格局日趋清晰。未来产业发展要求系统化的长期大规模投入,兼具科技、资金、人才条件与战略能力的国家更有能力保障产业发展。目前,主要工业大国战略布局既有重合又各有侧重,其发展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与自身技术积累、产业体系及经济社会转型目标高度契合,立足优势、面向未来、占据国际竞争制高点的战略导向十分鲜明。为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发达国家在加大对关键领域创新资金支持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运用产业政策,创新体制机制,这反映出各国致力于实现前沿技术开发与未来产业培育的有效对接。

我国高度重视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凭借不断提升的创新实力、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韧性强劲的产业体系以及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我国已经成为未来产业国际竞争的主要参与方,并且在超算、人工智能、5G、空海探索等多条“赛道”上具备了与发达国家并跑乃至领跑的综合实力。

精准把握发力关键点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在质量效益、产业结构等方面,相较工业强国仍有差距。目前,中国制造总体上处在由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环节向中高端环节攀升的阶段,迫切需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直面大国科技和产业竞争,以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为战略抓手,依托新科技、引领新需求、创造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得益于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快速积累的海量数据资源、产业部门和公共服务领域不断成熟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以及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国在数字通用技术研发应用、商业模式创新、核心价值实现等方面全方位发力。同时,一些创业团队紧盯全球科技发展新方向,在未来产业的细分领域发育出一批优秀企业,并在产业上下游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企业。这些都为培育形成未来产业的产业生态系统打下了良好基础。更好发展未来产业,要及时总结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做法,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战略导向,细化政策措施。

坚持创新引领。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科技、理念、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共同发力,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重大的基础研发项目为载体,建设一批服务于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的新型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创新跨界互融共促;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重视技术积累和长期投入;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包容创新失败和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未来产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

促进产业化发展。强化主体协同、链条协同、集群协同,加快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关键原材料研发应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产业化瓶颈;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与实现“双碳”目标,打造数字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的示范场景和解决方案;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提高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市场认知度和辨识度;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投资投向未来产业,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

培育经营主体。立足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鼓励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引导企业推进纵向配套、横向协作。在未来产业主要领域培育具备国际化视野、掌握关键资源和核心能力的链主企业,塑造大中小、上下游企业协同共生、韧性强劲的产业体系,着力形成开放包容、层级丰富、充满活力的未来产业生态系统。

强化要素支撑。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打造国际领先、体系完备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整合数据要素,优化数据要素交易机制及数据收益分配方式,促进数据要素与传统要素兼容。围绕“新赛道”及其知识需求,改革高校专业设置,量身定制知识再造和能力提升方案,优化人才梯队。

深化国际合作。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发掘前沿领域和未来产业国际合作的新方向新机遇,加强科技合作开发与人才交流,探讨改进完善产业分类和贸易统计体系,共同推动未来产业国际标准体系建设。

来源 经济日报

编辑 王帅

标签:

热门推荐

X 关闭

X 关闭